首页
诗词鉴赏
书法鉴赏
书籍鉴赏
戏曲鉴赏
文化鉴赏
程梦稷朝向一国民俗学柳田国男的传说研究
摘 要:柳田国男的《传说论》被视为传说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然而,相对于当下学科论述中对于柳田国男传说定义的孤立引介,其以《传说论》为代表的传说研究实则内在于柳田国男关于民俗研究的整体设想之中。结合柳田国男关于“民间传承”与“民俗三分类”的论述,不论是对传说的体裁特征辨析,还是对传说与历史关系的讨论,抑或是“纪念物”“传说圈”等概念工具的提出,柳田国男的传说研究始终以“信仰传承”为旨归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祝鹏程2017民间文学研究年度报告
摘 要:2017年民间文学研究整体在基础理论、学术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神话、民间传说故事等研究领域均有可观的成果,从中可见学者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反思精神的增强。同时,整体学术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民间文学学科转型过程中的典型问题,需要学界夯实基础、增强问题意识才能克服。 关键词:2017;民间文学;实践;反思 2017年度,民间文学研究继续推进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礼俗传统与中国艺术研究
曾几何时,中国艺术学研究总是将艺术从大众生活的具体时空中抽离出来,“坐而论道”随意剪裁,甚至甘做工具,而轻忽艺术的地方性、艺术与操持艺术的人之间的关系。至于那些弥散于日常生活,与地方民俗难以分割,却又不能含括于传统“艺术”概念的大量艺术活动,就更是难入法眼。可喜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批学者,决然告别书斋内的对空玄谈,以实现人类学的文化“深描”相期许,在民俗学“千里不同风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礼俗互动与近社会变迁三人谈
编者按:2013年10月20日,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重点项目礼与俗:近现代民间儒学传统与传承——以山东百村田野考察为中心为依托,由张士闪教授召集,山东大学举办田野中国·礼俗互动中的近社会变迁论坛。本期选刊的北京大学教授赵世瑜、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和山东大学教授刘铁梁等作者的三篇文章,由山东大学2013级民俗学、民间文学专业硕士生根据论坛演讲录音整理成稿,并经过本人审阅。 赵世瑜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白馥兰技术作为一种文化
2016年10月28日晚6点至9点,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第三季)在励耘学术报告厅拉开帷幕。自2015年以来,跨文化学课程班以培养国际化人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宗旨,邀请在国际学界有当代前沿研究的国际视野、在中外研究领域有整体把握的领军人物为研究生授课,提高年轻学子的国际对话能力。本年度课程从8月份开始,经历暑期班和秋季两个阶段的学习,已经围绕“跨文化学原理”、“跨文化学方”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王晓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利用中的地方文化精英
我国旅游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在实践中相辅相成,旅游目的地最核心的竞争力源于其差异性和地方性,而非遗则保存了目的地的地方性和独有的品质,并在实践中成为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来源。传承人制度在我国非遗保护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现实发展中这一制度也有值得思考之处。 一.非遗传承人制度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背景 选拔有代表性的传承人进行政策扶持、精神褒奖、身份认可和经济资助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王彦龙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民俗学诞生100周年
摘 要:本文以郝苏民先生参与筹建西北民族学院后68年的人生经历为“经”,以不同阶段的教学规划、学科建设思考和实践为“纬”,集中展现了其学术成长的路径、民俗学学科思想体系的形成、学科建设的探索实践及学科人才培养。在中国民俗学100周年的视野下,立足西北地区最早民族类院校教学实践,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民俗学学科的发展成就,并对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非遗研究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内容提要:钟敬文是中国民间文学学科早期传说研究的倡导者之一,其传说研究思想可归纳为三方面:民间语源学、传说的传承学和文体的循环转变。其一,民间语源学意味着传说被赋予区别于主流话语的解释权力,这种民间解说本身自成一个有机系统,传说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这一系统的内在规律。其二,钟敬文早年就非常重视传说的传承机制,考察方法可归纳为“以形态考源流,据相似推相关”。其三,钟敬文确立了有机的民间文学文体观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王尧 刘魁立生命树林中路
一、理论与方法 马千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2014级博士生):普罗普对《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一书花费了很多精力,用人类学方法对大量民族志资料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书中比较靠后的部分提到他和列维-斯特劳斯的论战,能否请您再将他们争论的要点阐发一下? 刘魁立:普罗普为人很好,他是列宁格勒大学的教授。在二十年代初期,苏联十月胜利不久后,他作为学生曾组织或是参加过一个学习小组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王学泰 王毅关于传统之中制度与文化关系的对话
王学泰(以下简称“甲”):2004年似乎可以称之为“保护传统年”,因为一年中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就是知识界中许多有着不同思想倾向的人们都发现了传统的重要,从不同角度提出要保卫传统。例如以儒家自命的人们发出倡导少儿读经的呼声(这大约也是顺应了无论倡导何事都要“从娃娃抓起”的思维定式),并与一些时髦学者结合起来汇成一股“儒道救国”的小小;有的研究哲学的学者突破了历来以“进步”“革新”为正面价值的藩篱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
摘要:民俗学记录的传统建立在文字描述和文本化的意义建构之上。随着影像技术的便携化和普及化,目前影像工具在民俗学中的大量运用事实上已成趋势。影像民俗学可以通过有深度的、一系列的、多个侧面的民俗纪录片,同时,在纪录片的田野报告中利用文字进行阐述,两者相结合把体验民俗学、实践民俗学中呈现出的观念和情怀呈现出来,构成由民俗影像纪录片和民俗志相结合的一种影像民俗学。 关键词:视觉人类学;影视民俗学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潘福欣 刘英男 王祎 赵晓娟井陉县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状况调查
摘要:民俗作为一种无形文化资源的价值在这个时代真正体现了出来,由它所衍生的新的旅游形式———民俗文化旅游,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本文以河北省井陉县为例,主要介绍井陉县具有开发价值的民俗文化资源,分析它在民俗文化旅游中的开发是否合理充分,是否能为井陉县民众带来经济效益,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本文分 析了井陉县在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潘宝遗产人类学视域中的保护与传承
摘 要:文化遗产作为现代性社会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概念,其产生和发展与这种进程中所产生的人类主体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但这种主体意识又是与现代性社会进程的普遍性相悖的。既通过“文化遗产”这一人类共有的遗存来彰显自我文化因子的积淀,又通过自我所特有的文化遗产来标榜我者与他者之间的差异。当文化遗产可以作为象征资本、文化资本参与到社会型构过程中时,这一文化性的概念体现出在与他者交往的过程中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首页
上一页
1
...
4
5
6
...
10
下一页
尾页
随便看看
苏轼楷书登州海市诗
0
欣赏北京风雷京剧团渔夫恨
0
蔡襄行书尺牍卷连日山中帖
0
深切缅怀陶立璠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0
文徵明68岁自书纪行诗卷
0
推荐排行
阅读排行
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
0
修身菜根谭
0
评京剧新编历史剧赵武灵王
0
黄剑波人类学与中国宗教研究
0
马盛德非遗保护如何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