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鉴赏
书法鉴赏
书籍鉴赏
戏曲鉴赏
文化鉴赏
郑岩谈美术考古与美术史书写
郑岩(蒋立冬绘) 郑岩的研究在学界被称作“美术考古”或“考古美术”,这与他的教育经历直接相关。受家庭影响,郑岩对美术一直有些特别的情结,求学阶段他先后跟刘敦愿先生、杨泓先生学习考古。刘敦愿先生是山东大学考古系的创立者,他既是考古学家也是美术史家,在研究中很注意运用图像材料、神话传说;而杨泓先生则让郑岩见识到主流考古学界的工作和研究。郑岩曾长期在山东省博物馆工作,近水楼台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郑亮世人有眼应未见 纪念段晴老师和她的氍毹
我在海边为什么却想到了你 不幸而美丽的人我的命运 想起你我在岩石上凿出窗户 眺望光明的七星 眺望北方和北方的七位女儿 在七月的大海上闪烁流火 ——海子《眺望北方》 2022年3月27日下午从泳超兄电话里得到确实,段老师走了,28日一早北大雷老师转来怀念段老师的文章,瞬间涌上心头眼前的都是段老师灵动的身形和清朗的话语,泳超兄的怀念文字把我们新疆之缘都写清楚了。一夜难以入眠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赵萱全球流动视野下的民族国家转型
摘 要:“边界”近年来成为社会科学关注的热点,人类学也在边境地区开展广泛研究。“边界人类学”虽然在国内尚未形成,但是在海外已成气候,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范式。本文通过对海外边界人类学路径研究成果的分析,呈现其研究的社会和学术背景,梳理其研究取向和脉络,并以欧洲和北美为例探讨边界人类学如何通过将边界从一个消极的地理标志物转向积极的过程和制度,强调其具有的弥散性和生产性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赵树冈传统与现代性西方人类学中国研究的向度
内容提要:自20世纪80年代起,人类学者再也不用透过、香港,或东南亚华人社会“间接”了解中国,而50年代迄今,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相应的社会文化变迁,更使得中国本身已然成为宝贵的田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西方学者在中国这块田野地的研究,几乎都不脱离、传统与现代性这彼此牵连的三条主轴。对人类学者而言,当各类媒体如临现场般的呈现大小事件,田野研究和参与观察不再是学科专利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赵世瑜新的中国通史新在何处
“从太史公作《史记》以来,修撰通史已成为中国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中国大通史》总主编之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世瑜先生在接受中华读书报采访时说。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研究进入一个发展时期,但在20世纪末《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出版之后,再无新的大型中国通史出版。于是,由我国史学界权威学者倡议,180余位历史学、考古学、哲学、民俗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学科著名学者参与的《中国大通史》撰著计划启动了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请关注我们身边的民俗
张士闪(左) 郭永军(右) 摄影/徐延春 你有“寒食节”斗鸡蛋的经历吗?你曾见识过乡村里娶媳妇的热闹吗?那伴随除夕鞭炮声出锅的饺子,是否还在你心里氤氲着温暖的热气……斗鸡蛋、闹洞房、放鞭炮、吃“扁食”,这些民俗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曾是这样紧密相连、水融。民进山东省委、山东民俗学会、济南市教育局联合本报,共同发起的“关注我们身边的民俗”大中小学生征文比赛活动,一篇篇鲜活的稿件如期而至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记住乡愁 守望家园二〇一四年中国民间文艺发展报告(摘编)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报告主持人:冯骥才 罗杨 报告负责人:张志学 侯仰军 首席专家:安德明 祝鹏程 撰 稿:安德明 祝鹏程 张宪达 赵云彩 刘畅 张岩 侯仰军 李建平 刘洋 审阅专家:乔晓光 刘晔原 叶 涛 林继富 陈泳超 2014年8月16日,同出席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的部分外方夫人在南京博物院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时,一起坐在尚未完工的苏绣作品《丝绸之路》旁体验刺绣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讣告叶春生教授逝世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退休教师叶春生教授,因病于2023年11月26日9时15分在广州去世,享年84岁。 叶春生,男,汉族,广西灵山人,1939年10月出生于云南省河口县。1973年8月加入。1959年9月至1964年7月,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1964年9月至1967年7月,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研究生班,师从钟敬文先生。1968年10月至1978年4月,在广东信宜县委办公室工作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
摘 要:“苗图”作为本土的民族志图像,既有中国古代民族志文献的想象传统,也有“他者的图像”所隐含的套式、偏见和意识形态。“苗图”中耕织图像的非写实性主要表现为技术描绘的知识错误,以及图像的模件化创作特征。在“苗图”图像主题的选择性、变动性呈现过程中,耕织图像成为表征各民族“文化涵化”进程的标签,桂馥将“苗蛮”群体绘入以《耕织图》为粉本的江南生活图景,则象征着贵州族类彻底向化的愿景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董晓萍跨文化的天鹅敦煌学与中国故事学
8月27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董晓萍教授的“跨文化民俗学”系列讲座第一讲《跨文化的“天鹅(swan maiden tale)”敦煌学与中国故事学》在北师大主楼B700A励耘报告厅举行。讲座由金丝燕教授主持,汪德迈先生和白乐桑教授到场聆听。 董晓萍教授首先介绍了法国汉学、日本研究与中国民俗学的“世纪相遇”。她指出,法国汉学有三大传统:从东亚国家考古开始,形成的东方学研究传统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维纳德 苗千如果一个人完全抛弃人文学科会怎样
2017年8月6日,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CIPSH)和世界人文大会基金会共同在比利时列日举办了首届世界人文大会,此次会议的主题为“全球转型过程中的挑战与责任”。这次会议本身似乎正是全球人文学科研究陷入低谷,人文精神逐渐被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所疏远的一个标志。 在开幕式上,本次会议的特邀嘉宾之一,列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古埃及学家让·维纳德(Jean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笔谈民间叙事的多样性
【说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继刊发第二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学术讨论会的消息后,又推出了由以下论文摘要组成的学术专版(2004年10月19日):童话的生产——对格林兄弟的知识社会学研究(户晓辉);“传统指涉性”:民间叙事法则的发现(巴莫曲布嫫);故事研究的实验所得(施爱东);民间叙事的传承与表演(杨利慧);专名与传说的真实性问题(邹明华) 童话的生产──对格林兄弟的知识社会学研究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程波涛论祝寿图像中民俗与文化的共生现象
摘要:作为一种历时久远的民俗艺术样式,祝寿图像自产生之初到在民俗生活中的应用和传承,皆非以纯粹审美对象而出现,就文化属性来看,它与特定的社会风俗内蕴密切相关。祝寿图像是国人长寿观和生命信仰的图像化记录,具有综合的文化价值,探讨该图像的文化意蕴,不仅是美术题材的问题,亦应探讨传统寿俗、生命信仰、福寿心理等文化根脉,这样更有助于深入认知隐含其中的文化共生现象。 关键词:祝寿图像;生命信仰;民俗
文化鉴赏
2024-12-31
0
首页
上一页
1
...
3
4
5
...
10
下一页
尾页
随便看看
苏轼楷书登州海市诗
0
欣赏北京风雷京剧团渔夫恨
0
蔡襄行书尺牍卷连日山中帖
0
深切缅怀陶立璠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0
文徵明68岁自书纪行诗卷
0
推荐排行
阅读排行
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
0
修身菜根谭
0
评京剧新编历史剧赵武灵王
0
黄剑波人类学与中国宗教研究
0
马盛德非遗保护如何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
0